在工業裝配中,厭氧型螺紋密封膠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,但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其特性,常常陷入使用誤區,影響密封效果甚至造成安全隱患。想要用好這種膠,就得避開這些常見問題。
誤區一:認為涂得越多密封效果越好
不少人覺得膠涂得越厚,密封就越嚴實,其實這是錯的。厭氧型密封膠靠填充螺紋縫隙起作用,涂太多反而會導致固化時產生過多膠瘤,甚至順著螺紋縫隙溢到不該密封的部位。正確的做法是在螺紋的有效嚙合段均勻涂抹一到兩圈,讓膠液能剛好填滿縫隙又不過量。
誤區二:忽略表面清潔
有些人圖省事,直接在帶油污、鐵銹的螺紋上涂膠,結果膠固化不完全,密封效果大打折扣。厭氧型密封膠需要接觸干凈的金屬表面才能順利固化,油污和銹跡會阻礙化學反應。使用前必須用清潔劑或砂紙處理螺紋,去除油污、銹蝕和雜質,晾干后再涂膠。
誤區三:不看材質盲目使用
有人不管螺紋是金屬還是塑料,都用同一種厭氧型密封膠,這其實有問題。這類膠對金屬表面的催化作用很敏感,但對塑料、橡膠等非金屬材質效果較差,甚至可能腐蝕某些塑料。如果是塑料螺紋,最好選擇專門的低強度厭氧膠,或者提前測試兼容性。
誤區四:涂膠后立即受力
剛涂完膠就匆匆擰緊螺栓并施加負載,是很多人的通病。厭氧型密封膠需要時間固化,通常常溫下至少要等 1-2 小時才能初步固化,完全固化則需要 24 小時。提前受力會破壞未固化的膠層,導致密封失效。正確操作是涂膠后先初步擰緊,等待足夠固化時間再施加工作載荷。
誤區五:重復使用已固化的膠層
螺栓拆卸后,有人看到螺紋上還殘留固化的膠層,就直接擰回去繼續用,這是很危險的。固化后的膠層已經失去密封性能,再次裝配時無法形成有效密封,必須用工具將殘留膠層徹底清理干凈,重新涂膠才能保證效果。
誤區六:忽視環境溫度影響
在低溫環境下,有人還按照常溫方法使用,結果發現膠很久都不固化。厭氧型密封膠的固化速度受溫度影響很大,溫度低于 15℃時固化會變慢,這時可以適當加熱螺紋部位,或者選擇低溫固化型產品。反之,高溫環境下要注意膠的耐溫上限,避免超過其承受范圍導致失效。
掌握這些注意事項,才能讓厭氧型螺紋密封膠真正發揮作用。記住,它的 “脾氣” 特殊,只有順著它的特性來用,才能避免麻煩,保證螺紋連接的密封效果和安全性。